《隐形人》电影评价观后感悟剧情解析:受害人的片面之词

隐形人》(The Invisible Man)

时移势易,我们不再相信好人,不再祟拜英雄,电影纷纷开始以反派人物做主角,如烂到出汁的《毒液》(Venom),又如叫好叫座的《小丑》(Joker)(当然,看过电影,你便知道电影就是要告诉你他们并非大奸大恶)。

原以为《隐形人》照葫芦画瓢,还要打造电影宇宙系列,幸好计划取消,改为独立出品。隐形人也再不是电影《隐形人》的主角,而是Elisabeth Moss饰演的受害人。

她是研究隐形衣的科学家的女友,因受不住他的箝制虐待,落荒而逃,最后惨被隐形人缠扰狙击。这角度让人联想起遭受家暴的女性,女性权益当道之下,外国影评自然对这观点一致赞好。

我不是因女权而反感,只是综观全片,除了Elisabeth Moss的自白,指男友会控制她穿什么、吃什么外,我未能好好地理清她受到怎么样的暴力对待。

如果隐形人纯粹是一头恶魔,专门捕猎女性,自然不用多费唇舌,但肤浅地把女性视作猎物,又有物化女性的嫌疑;所以今时今日,要讲两性关系、讲家暴,反映社会现实,但除了受害人的现身说法,我们也需要先客观地知道施害者一方的所作所为,有机会再了解他的意图动机。

但电影没有明言,根据Elisabeth Moss的解释,只有一句「他是心理变态」,又或「他曾说过会跟踪到我眼前,但我不会看到他」之类的证词。残忍点说,其实没有真凭实据。

这样说是否太刻毒太凉薄?好像在blame the victim似的。但到了电影结尾,当你看到Elisabeth Moss的一个神情举动,彷彿可以推翻了她在整部电影的受害人定位,令你不能不逆向思维,将整个故事回想一遍。

其中一幕,是隐形人以Elisabeth Moss的身份向其姐姐发送电邮,充斥恶毒语言和人身攻击,姐姐气得割席绝交;观众大概都在想:正常一个姐姐,无端白事收到妹妹的一封不寻常的电邮,都会先fact check一下,或认为她是被人玩弄吧?

但她没有,坚决与妹妹一刀两断。我忽发奇想,《隐形人》整部电影,其实只是Elisabeth Moss作为受害人的片面之词。谁施暴谁受害,谁控制谁被控制,也许根本不如电影呈现的这般简单。

尤其电影后段,故事都进入尾声了,你发现剧情不断在铺垫、不断有新的转折,似乎嗅到续集气味,更令我不得不阴谋论地作出合理怀疑。

别误会,我不是说《隐形人》不好看,我觉得电影拍得不错,第一场格外先声夺人,气氛营造得宜,让人极度投入,只是剧本没解释的纰漏颇多,教我一度怀疑自己的智商,但见散场时观众都在互相问问题、互相尝试为电影补脑解画,就知道大家同样满腹疑窦。

翻查资料,所谓续集,只是spin-off,主演的也不是Elisabeth Moss,而是另一位伊利沙伯——Elizabeth Banks。搞不好一切只是我的异想天开罢了,又可能我彻头彻尾就是太刻毒太凉薄。

发表回复

后才能评论